大盘自3月份调整以来,市场赚钱效应或者说结构性机会发生明显切换,科技成长让位消费蓝筹。
进入二季度,是科技股强者恒强,还是继续拥抱大消费?成为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道“难题”。
由于复活节假期港股休市,沪深股通于4月9日(星期四)至4月13日(星期一)暂停交易,借道沪深股通的北向资金也因此“暂歇”,但蓝筹股却依然表现坚挺,相关个股大面积飘红。
与此同时,截至目前,已披露2019年报的公司将近1000家;超过20家非创业板公司将连续两年亏损。38家上市券商(含国联证券)均发布了3月月报,受疫情蔓延下全球股市“狂跌”影响,逾七成券商单月净利润出现环比下滑。
A股年报排雷指南
截至目前,已披露2019年报的公司将近1000家。按照以往规定,剩下上市公司年报基本需在4月30日前全部披露完毕,上市公司业绩将接受市场检验。
据2019年业绩快报,超过20家非创业板公司将连续两年亏损,这些公司大概率在披露正式年报后被实施*ST。
另外,如果以业绩预告数据计算,有超过50家非创业板公司预计将连续两年亏损,这些公司在发布正式2019年报后,也将大概率被实施*ST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,如果上市公司连续3年亏损,将会被暂停上市。
上市公司触发退市的类别已逐渐多元化,不过对于被强制退市公司来说,在被强制退市前,暂停上市是一个重要阶段。此外,面值退市也逐渐成为主流退市方式之一,这种情况下不需要经历暂停上市阶段。
掘金二季度:消费科技各显灵
大盘自3月份调整以来,市场赚钱效应或者说结构性机会发生明显切换,科技成长让位消费蓝筹。
一些科技龙头这段时间出现深幅调整,比如兆易创新、三安光电、中国软件、中兴通讯等。反观消费板块却牛股辈出,海天味业、三只松鼠、恒瑞医药等相继创出历史新高。
进入二季度,科技和消费该如何抉择?先从一个长周期的角度来回答。
“消费股的牛市逻辑将重新回归。”太平洋证券策略研究指出,消费品市场的竞争格局愈发清晰,消费者选择产品更看重品质和品牌的特点愈发凸显,消费升级以及向品牌集中的中长期趋势未改,龙头企业的增长确定性更强,因此也将享受更多估值溢价。
该机构进一步表示,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,将催生农产品和必需消费品的涨价预期,食品饮料板块有望受益,消费股的牛市逻辑将重新回归。
看好科技股的机构认为,近年来科技板块的核心地位得到逐步强化,中国科技产业的长效发展具有核心优势。华安证券表示,过去十年,计算机、通信、电子和传媒行业的ROE中位数尽管曾呈现下降趋势,但在2018年接近历史低点后已出现趋势反转迹象。因此,未来科技股的走向不仅是对预期的炒作,更是反映行业边际改善后的实际业绩支撑,带来估值的进一步提升,实现业绩和估值双升的正向反馈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还有一种观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探究了科技与消费的关系。“寻找科技改变消费的下一个大机会。”国泰君安表示,科技和消费,在投资领域往往被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主题,但在当下,科技对消费正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。
该机构还表示,中国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正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发生改变,科技在让一批企业失去“护城河”的同时,也为另一批企业送上了最强助攻。如果我们能及时找到顺势而为的优质企业,或是应科技趋势而生的新消费市场,无疑将在未来投资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北向资金“暂歇” 大蓝筹板块顽强飘红
由于复活节假期港股休市,沪深股通于4月9日(星期四)至4月13日(星期一)暂停交易,借道沪深股通的北向资金也因此“暂歇”。
从盘面上看,北向资金“休假”,对于A股蓝筹板块走势并未产生较大影响,场内活跃资金依然涌入消费等防御性板块。
虽然北向资金“暂歇”,但蓝筹股却依然表现坚挺,相关个股大面积飘红。
对此,市场人士分析,内资对消费板块的关注有所升温,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预告窗口期来临,生活必需品和医药行业一季报相对较好,同时这些行业也将受益于地方政府出台的消费刺激政策。
此外,从调研数据来看,消费股也成为机构关注的热点。Choice数据显示,3月24日至26日,超过200家机构通过电话会议的形式调研了珠江啤酒;4月1日至10日,有205家机构调研了珀莱雅。
券商一季报榜单出炉!中信海通建投抢占净利前三
截至4月10日晚间,38家上市券商(含国联证券)均发布了3月月报。
受疫情蔓延下全球股市“狂跌”影响,A股也呈现震荡下跌态势,逾七成券商单月净利润出现环比下滑。中信证券以28.05亿元的营收、12.30亿元的净利润稳居第一。
海通证券6.18亿元单月净利润高于4.63亿元的营收。研究人士认为,上海多家券商报告期内收到政府补助,算入营业外收入,增厚净利润,海通证券或受此影响;
光大证券5.10亿元的净利润,较6.17亿元的营收相差不多,因其收到子公司分红款项、获得政府补助以及工资总额调整等,对净利润产生影响。
就目前披露业绩预告来看,可谓“一半是海水,一半是火焰”。
中原证券净利仅1700万左右,大幅下滑86%,太平洋、财通证券净利下滑幅度也超过70%;国海证券、华林证券、浙商证券则成为最大赢家,国海净利大增近90%,华林、浙商大增超70%。
(本文综合自中国证券报、上海证券报、券商中国、证券时报)